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疫情过后光电行业发展(疫情过后光电行业发展现状)

2023-10-27 10594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led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2. 疫情后制造业哪些领域更上一层楼
  3. 当下什么行业最有前景

1、——2023年全球LED照明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照明产地【组图】

  

2、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木林森(002745);佛山照明(000541);阳光照明(600261);得邦照明(603303);海洋王照明(002724)等

  

3、本文核心数据:市场规模;发展历程;政策;区域发展格局

  

4、——全球LED照明行业正快速实现对传统照明产品的替代

  

5、通用照明市场可以分为LED通用照明和传统照明,全球照明行业经历19世纪末白炽灯、上世纪初节能荧光灯、80年代节能灯再到目前的LED照明四个阶段,LED照明凭借着能效比更高、寿命更长、更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正实现对传统照明产品的替代。LED照明启于1962年,通用电气发明发光二极管。随后便进行了一系列照明技术革命,照明技术革命推动LED普及。目前,LED照明技术已经成熟,正快速实现对传统照明产品的替代。

  

6、——各国发布政策支持LED照明行业的发展

  

7、21世纪以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均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LED照明产品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成为全球各国的首选。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支持政策,以支持本国LED照明行业的发展。

  

8、2016年,欧洲率先发布了《欧洲照明行业2025年战略路线图》,提出了“提升生活品质”和“循环经济”两条发展主线,在照明节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可持续照明和健康照明的发展内容。日本也在《日本照明行业2030愿景》中提出,要在2030年将实现100%LED照明,智能照明和人因照明在2030渗透率达40%。

  

9、——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照明产地

  

10、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照明产地。此外,以新兴经济体为主的亚太LED市场发展明显好于以发达经济体为主的欧美LED市场。亚太LED市场中,东亚、西亚、东南亚、大洋洲市场发展较好,但南亚市场受到占比超过60%的印度市场下滑影响较大。沙特、韩国、泰国分别作为西亚、东亚和东南亚的代表在疫情的负面影响下仍取得超高增长,体现了较强发展活力。欧美LED市场中,北美市场恢复程度好于欧洲市场和南美市场,德、英、荷、法等欧洲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11、——全球LED照明行业市场规模呈现上升的趋势

  

12、2017-2021年,全球LED照明行业市场规模呈现上升的趋势。2020年,受产能过剩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LED上游外延芯片产业和中游封装产业出现一定萎缩,但下游应用市场仍体现较强韧性。2021年,在全球疫情缓和的情况下,下游市场的发展空间增大,2021年全球LED照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0%。

  

13、——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750亿美元

  

14、2022年上半年全球陷入高通货膨胀经济景气度下行、俄乌冲突导致能源成本高涨、房地产周期下行和疫情反复等严重影响居家和商业照明市场需求,但欧美等地区重新开放经济,商业活动频繁刺激消费有所反弹,加上欧洲和日本地区节能改造项目需求,弥补了商业照明市场下滑。此外,东南亚地区经济活动表现佳,抵消了中国区市场需求的严重下滑。2022年下半年,随着刺激政策陆续出台,市场需求将会有所好转。

  

15、展望未来,未来照明产业更注重产品的光品质(如高光效、高演色性、R9值和色容差)、智慧化,因此,预估到2027年,全球LED照明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750亿美元。

  

16、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LED照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完整正式报告请参见东北证券宏观研究报告《疫情后制造业哪些领域更上一层楼?》

  

1.制造业处于复苏初期,部分领域表现突出

  

疫情得到控制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工业增加值增速快速上行,Q2以来制造业营收见底回升、存货高位回落,步入复苏初期。结构上不同行业之间差异很大。从库存周期角度看,计算机、专用设备、食品与有色反弹更快;从利润改善角度看,计算机、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领域规模增长突出;以营收利润率衡量效率的角度看,计算机、装备制造、汽车、医药等领域有提升,从上市公司数据中也可以找到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的细分行业提质增效的证据;从以资产负债率衡量的杠杆角度看,计算机、汽车、黑色与饮料的复苏更健康。

  

综合来看,计算机通信电子、食品饮料在周期、利润、效率和杠杆四个维度均有突出表现;装备制造、汽车在三个维度表现较好;医药、橡塑、烟草、造纸则在两个维度上有优势。

  

2.海外需求对中国制造业复苏的贡献巨大

  

2.1.宏观层面,外需是制造业复苏的重要拉动力

  

今年1-8月累计工业利润从结构上看下游>中游>上游,需求拉动复苏的特征明显。 [1]2020年至今,上、中、下游工业企业加权利润增速(按可比口径)分别为-37.9%、-9.8%、9.4%,上游明显弱于2019年末(-0.5%),中游和下游却强于2019年末(分别为-13.3%和-1.5%)。这一结构说明当前经济复苏是需求侧驱动的。

  

但需求结构上看,出口增速回升的势头明显好于国内社零消费复苏,这表明外需在制造业复苏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海外疫情冲击其他国家的经济生产、导致供需缺口持续存在,需要中国来补充产能(参见前期报告《进口下降的“假象”——8月贸易数据点评》),且并不会因为海外疫情二次爆发而受影响。

  

2.2.行业层面,制造业细分行业表现与外需关联度较高

  

前述在周期、利润、效率和杠杆四个维度表现较好的制造业细分行业,如计算机、装备制造、医药、汽车、食品饮料等,普遍出现年初至今出口交货值累计正增长或增速较今年2月低点明显回升的特点。

  

计算机通信电子、专用设备、医药出口交货值正增长。今年出口交货值增速为正的制造业细分行业有3个,分别是医药制造业(33.9%)、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6%)和专用设备制造业(4.1%),这三个行业均实现了利润同比正增长(分别为7.4%、26.1%和22.9%),也都实现了占全部制造业利润比重的提升。

  

食品、汽车、橡塑、通用设备出口交货值增速为负但较今年2月低点明显回升,且利润正增长。其中,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的出口交货值今年1-8月累计增速分别为-2%、-4.4%、-10.7%、-9.3%、-6.8%,这些行业累计利润正增长,分别为10.8%、17.7%、7.6%、1.5%、19.5%。

  

纺服、化工、家具、电气机械、黑色、非金属矿物制品出口交货值增速回升但仍然为负,且利润负增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今年1-8月累计增速分别为-1.3%、-18.3%、-21.3%、-28.9%、-11.5%、-10.2%,这些行业的累计利润负增长,分别为-1.3%、-27.3%、-25.6%、-23.1%、-3.8%、-22%。

  

整体看,外需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带动作用明显。

  

2.3.公司层面,计算机、医药等行业上市公司拓展海外业务最多

  

今年有1149家上市公司通过中报披露了海外业务收入数据,其中有992家去年也公布了海外收入,409家收入同比增长。这409家海外营收增长的上市公司中,最多的是计算机行业,总共有102家;其次是医药、专用设备、机械和化工,分别有45家、42家、41家和38家。

  

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化工行业的三聚环保今年中报海外业务收入13.86亿元,同比增长438.43%;通信行业的意华股份中报海外业务收入10.14亿元,同比增长422.45%;汽车行业的比亚迪中报海外业务收入240.03亿元,同比增长328.74%;机械行业的埃斯顿中报海外业务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305.90%;医药行业的九安医疗中报海外业务收入7.92亿元,同比增长280.48%;钢铁行业的中信特钢中报海外业务收入32.44亿元,同比增长185.37%;医药行业的鱼跃医疗中报海外业务收入10.19亿元,同比增长172.91%;纺织行业的稳健医疗中报海外业务收入11.31亿元,同比增长163.07%;医药行业的科华生物中报海外业务收入2.70亿元,同比增长161.04%;计算行业的浪潮信息中报海外业务收入51.72亿元,同比增长123.22%;电子行业的飞荣达中报海外业务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123.18%;电子行业的高德红外中报海外业务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117.69%;电子行业的立讯精密中报海外业务收入330.35亿元,同比增长71.44%等。

  

2.4.技术层面,生物/生命科学与电子是中国制造优势领域

  

海关总署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统计有助于我们分析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与短板。今年1-8月,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累计同比增长2.2%,细分类别中增速低于整体的包括航空航天技术(-19.4%)、计算机与通信技术(0.8%)、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0.1%)、光电技术(-9.9%)和材料技术(-1.5%),增速高于整体的包括生物技术(2.3%)、生命科学技术(19.6%)、电子技术(6%)和其他技术(16.1%)。总体看,电子、生物/生命科学是中国制造的技术优势领域,但在计算机通信与集成、材料、光电、航空航天等技术领域未显出口优势。

  

3.1.传统周期性投资的故事不会昔日重现

  

如何评价地产、基建在本轮复苏中的作用?目前市场上一些观点担心,当前房地产、基建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高,因此投资拉动的未来提升空间可能有限、而边际效果也会逐渐下降,从而影响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但我们认为本轮复苏不能简单归结为房地产、基建主导。

  

首先,房地产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明显下降。今年土拍市场与房地产销售火热。但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主要是土地购置费增速较高,施工增速并不高,新开工和竣工增速甚至为负,这意味着今年房地产投资对施工相关产业链的带动作用相对有限。另一方面,从社零消费数据来看,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销售增速为负,弱于社零整体增速,表明房地产销售对装修相关产业链的带动作用也并不十分突出。

  

最后,传统周期性投资增长有天花板。房地产行业短期或因销售增长强劲而保持投资高增速,地产融资“345新规”(3道红线、4级风险管理、5个百分点债务增速档位)迫使房企更依赖销售回款、短期甚至可能带动新开工与期房销售增长。但长期看,资金端收紧最终会导致投资端收缩。基建方面,我们此前测算全年增速预计8.3%(参见前期报告《新老基建空间广阔,预计年内基建投资增速8%以上》),但地方财力经疫情消耗后较为吃紧,大部分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同比下滑,因此我们认为基建后续有提升空间,但增速也不会很快。

  

长期来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未来城镇化政策的发力点将主要是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疏通经济循环,而非房地产投资与传统基建投资。

  

我国居民消费的GDP占比一直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政策面将大概率长期坚持“房住不炒”,减少高房价挤出效应,释放消费需求(参见前期报告《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双循环”》)。目前,我国总人口城镇化率一直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019年缺口为16个百分点),已成为阻碍经济循环、限制居民消费的重要问题。与促进农民进城买房等传统城镇化政策(更有利于地产、基建)相比,通过取消和减少落户限制、促进“居住证人口”市民化来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政策将更能增强归属感、激活消费潜力,并提高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从而为产业升级提供更有利的支持,政策空间更大、边际效果也更健康,也一直是政策支持的重点,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2016)和《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9),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2019)、2019年和2020年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等。

  

本轮疫情对经济固然带来了挑战,但也为“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的龙头带来了机遇:

  

第一是行业集中、结构优化。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全方面冲击,客观上成为一种测试企业质地的“试金石”,使得一些实力强、效率高、核心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较突出的优秀企业在危机过后脱颖而出,从而提高了行业集中度、优化了行业结构。

  

第二是提高效率、激发潜能。危机虽然对企业的营收、利润等各方面产生了冲击,但也激发了企业潜力,倒逼其调动资源、提高效率、创新成长以应对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压力、跨越周期,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今年1-8月,我国制造业营收利润率5.54%(今年1-8月累计利润/营收),与去年同期的5.46%相比未降反升。

  

第三是制度优势、内需保障。中国疫情防控高效、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的恢复领先全球,这为一些需求主战场在国内的龙头企业提供了“主场优势”,使其相比同行业的海外竞争对手需求更有保障。当前国内消费虽复苏进度弱于生产,但仍在持续回升、并未对生产形成明显拖累。今年上半年我国GDP累计同比-1.6%,但明显高于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

  

第四是转危为机、开拓海外。今年海外生产和销售受到疫情冲击大,国外企业竞争实力受损相对更严重,这客观上有利于中国企业获取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年初至今中国累计出口总额相当于美国的109.7%(去年末为98.9%)、欧盟的110.68%(去年末为104.53%)、日本的394.93%(去年末为354.80%)、韩国的486.61%(去年末为460.96%)、越南的902.68%(去年末为948.75%)、印度尼西亚的1523.50%(去年末为1492.25%)、菲律宾的3915.02%(去年末为3524.02%)、墨西哥的611.01%(去年末为542.54%)。这表明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上的份额较主要出口国/经济体都有所扩张(除越南以外)。

  

本轮疫情过后,随着低端过剩产能出清更加彻底、经济隐患更早暴露、产业结构升级更进一步,会有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一些“我国第一”的制造业龙头会向“全球第一”迈进,这同时也会大大增强未来经济复苏的持久性。我们认为,地产、基建复苏带动的产业链边际改善终将收敛,制造业的自我革命才是永葆常青、国运昌盛之本。

  

据经济专家预测,未来中国市场最有发展前途的十大行业依次是:——耐用消费品销售行业。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未来的消费格局将向多元化发展。消费者对照相机、电脑、电视、 VCD等产品的消费每年将以10%的速度递增。从事这些产品的销售,估计会有10%至35%的投资回报。——家用汽车行业。据预测,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在今后10年内将会高速发展。与汽车行业相关的配件、维修、洗车业也同样会有利可图。——室内装饰业。近几年来,国内城市的居民大都热衷于装修自己的住房。而随着国家一系列房改措施的出台,个人买房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室内装饰市场还会越来越火。据统计,现阶段城市居民为自己装饰房屋付出的金钱每户平均达2万元左右。——房地产业。随着个人买房热的兴起,单位再也不会无偿分房给职工居住,所以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与此相关的房地产经纪、咨询、供楼业务也会大有可为。——邮电通信业。目前中国的电话装机率达4%,与世界10%的平均水平还相差很远。可以预见,这是未来中国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之一。——快餐业。快餐业在现代中国都市已逐步受到上班族的青睐。还有与此相关的速食食品、食物半成品加工等行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银色”行业。到“九五”末,我国老年人口将达1.3亿,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因此,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保健食品、药品、服装、眼镜、助听器等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旅游休闲文化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双休日的推行,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和能力去旅行和进行文体休闲活动。运动产品、体育场所、娱乐场所、旅行社等行业将会更加繁荣。——女性用品。“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人的钱最好赚”。因此,凡是对女性容颜、身段有改善和保护作用的产品,一定会受到她们的欢迎。——保险业。随着保险业的兴盛,国外许多保险公司纷纷投资中国保险市场,这样就会使保险业更好地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可以预言,未来保险业会成为年轻人“白手起家”的最好选择之一。摘自《职业生态圈》未来最有前途更有钱途的十大专业最近看到很多网友评价中国大学的专业问题,忍不住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指出,但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毕竟在天涯潜水这么久了,第一次发贴。我是以毕业的就业率与今后的发展前途来排的: 1飞行设计与工程包括飞行技术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相对较少而且随着我们国家各航空公司的扩张,需求这个专业的在今后将会越来越大。应此毕业生很容易就业,到各大型航空运输企业,例如南航,国航等,而且从事该行业人员的薪水巨高。 2统计学这个不用我多说,学统计出来是很好的. 3电子信息工程包括通信工程,说这个专业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人反对我,但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只要学得好,学出来,学校不要太差,就业应该是没问题的,不论电信公司,还是各个电子公司,甚至将来几乎各个行业单位都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随着3G牌照在中国大陆的发放,以及将来电信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明年国外电信公司的进入,对这个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出来工资也不低,而且很多家里有背景的子女都是学这个专业,我想他们都不会不自己的小孩放在最差的地方吧。不过这个专业不太好学,能学出来优秀的少,进入门槛很高. 4土木工程与建筑专业这个专业在中国是永远的最佳专业,为什么?中国的楼房,城市规划似乎永远建不完.楼房拆迁重建,城市建筑越来越多,但等一批新的领导上任,又要建,所以这个专业在中国是永远的好专业,而且随着中国城市的不断扩张,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中国的城市化才刚刚开始.不过由于此专业的特殊性建议女生放弃. 5麻醉学与口腔医学看清楚了,不是临床医学,如今学医的就业越来越严峻,但大部分学的都是临床医学,而像麻醉学与口腔医学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而言高多了,而且薪水升值的潜力很大. 6汽车设计与工业设计本来学设计的就很好,而汽车设计与工业设计由于近来中国的工业化加速将来发展还是很不错的. 7交通工程道理与土木工程与建筑专业一样,在中国也是永远的朝阳专业,甚至报酬更多,特别是修高速公路与好的城市主干道,钱来的比车还快,而且前几年设置这个专业的高校,据我所知,不是很多,有名的如北京交通大学. 8水利水电工程这个专业能进电力部门是最好,进不了可能就不是中国最佳专业了,不过听说有些浙江商人开始在建水电站,应该以后就业不难. 9油气储备工程有这个专业的高校在中国少之又少,据我所知,全国不超过七所,可偏偏现在能源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学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是不用发愁的. 10金融工程我之所以把这个专业放在最后,是有争议的,但是我个人觉得将来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薪水高低取决于于个人学历与家庭背景.